变频电源的功率器件总概
20世纪60年代电力电子器件从SCR(晶闸管)、GTO(门极可关断晶闸管)、BJT(双极型功率品体管)、MOSFET(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)、SIT(静电感应晶体管)、SIH(电感应晶闸管)MCT(MOS控制品体管)、MCT(MOS控制晶闸管)发展到今天的IGBT(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)、HVIGBT(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),器件的发展促使电力变换技术的不断发展。
门极可关断(CTO)晶闸管是目前能承受电压最高和流过电流最大的全控型(亦称自关断)开关器件。它能由门极控制导通和关断,具有电流密度大、管压降低、导通损耗小、du/dt 耐量高等突出优点,目前GT0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已6kV/6kA的生产水平,最适合大功率应用。但是GTO也有其不足之处,那就是门极为电流控制,驱动电路复杂、驱动功率大(关断增益=3~5);关断过程中内部成百甚至上千个CTO元胞不均匀性引起阴极电流收缩(挤流)效应,在应用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du/d。为此需要缓冲电路(亦称吸收电路),采用缓冲电路既增大变频电源的体积、质量、成本,又增加损耗。另外,GTO“拖尾”电流使关断损耗大,因而开关频率低。在CTO的基础上,近年开发出一种门极换流晶闸管(GCT),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,如:穿透型阳极,它使电荷存储时间和拖尾电流减小,制约了二次击穿,可无缓冲器运行;GCT的N缓冲层,使硅片厚度以及通态损耗和开关损耗减少;GCT的特殊的环状门极,使GCT开通时间缩短且串、并联容易。因此,CCT除有 CTO高电压、大电流、低导通压降的优点,又改善了其开通和关断性能,使工作频率有所提高。
为了尽快将开关器件关断(例如1ps内),要求在门极PN不致击穿的电压下(-20V)能获得快于4000N/!s的变化率,以使阳极电流全部经门极极快泄流(即关断增益为1),必须采用低电感触发电路。为此,将这种门极电路配以MOSFET器件与GCT功率组件集成在一起,构成集成门极换流品闸管(IGCT)。IGCT还可将续流二极管做在同一芯片上集成逆导型,可使装置中器件数量减少。
绝缘栅双极晶体管(IGBT)是一种复合型全控器件,具有MOSFET(输人阻抗高、开关速度快)和GIR(耐压高、电流密度大)二者的优点。栅极为电压控制,驱动功率小;开关损耗小工作频率高;没有二次击穿,不需缓冲电路,是目前中等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的主流器件。除低压IGBT(1700V/1200A)外,已开发出高压IGBT,可达3.3kV/1.2kA或4.5kV/0.9kA的水平。ICBT的不足之处是:高压IGBT内阻大,因而导通损耗大;低压 ICBT应用于高压电路需多个串联。表1-1为CT0、ICCT、ICBT的一些技术参数的比较。由表1-1可以得出,在1kHz以下,IGCT有一定优点;在较高工作频率下,高压IGBT则更具优势。
除上述三种器件外,现在还在开发一些新器件,例如新型大功率IGBT模块--注人增强栅极晶体管(IEGT),它兼有IGBT和GTO二者优点,即开关特性相当于IGBT,工作频率高,栅极驱动功率小(比GT小二个数量级);而由于电子发射区注人增强,使器件的饱和压降进一步减小;功率相同时,缓冲电路的容量为GT0的1/10,安全工作区宽。现已有4.5kV/IkA的器件,可应用在高频电路。